油然而生:看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吧,那个不愿接受校长开放的女生,失去了当老师的机会,也失去男盆友,流落他乡成为野鸡。她想死的时候,就搭车去作家太宰治自杀的地方,还好那里的河没水了……不说性工作者都这么热爱文学尊敬作家,就是热爱自杀、五回才死的太宰治的偶像,也是自杀而死的芥川龙之介,今天是他死亡90周年纪念日,我们拉谈谈日本作家的自杀经验—— 大和民族的哀伤——那些自杀的日本作家来自:广大易书论坛
日本一直是一个哀伤的民族,资源的匮乏导致整个国家总是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点点脱离预期的现实都会被视为不详的预兆,从而引人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敏感的作家便体现得更加明显。日本有一批独特的的以自杀结束的著名作家,这种现象十分迷人,而又令人疑惑,而这个专题,正是要对这其中的佼佼者做一个概述,让大家感受一番“大和民族的哀伤”。
芥川龙之介:
——迷人而狰狞的恶鬼
那些呢喃的罪恶的辩解,听似如同《等待戈多》一样毫无头绪,但他们带来的却不是《等待戈多》遥遥无期的绝望,而是赤裸裸的人性。
芥川的作品总是让人毛骨悚然,并不是因为有鬼怪魂灵的存在,而是他们总是让你知道,人是一种多么多么罪恶、自私、虚伪、让人恶心的生物。为了自己的声誉、利益或者单纯的肉欲,一切的行为都有可能出现,此刻,日本武士并没有如同传统的看法中那般高尚伟大,他们和地狱中的恶鬼一般狰狞,女人也没有如同传统的看法中那般忠贞不渝,她们和青楼中的舞女一般下贱。
《竹林中》被很多人所熟识,是因为黑泽明导演所拍的电影《罗生门》,小说中那些错综复杂的谎言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每一个差别都是因为利益的冲突,在这场景下,罪大恶极的强盗的说法反倒离真相更近,而死去的武士和武士的遗孀为了自己的名声,编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狰狞的谎言。
而并没有被拍成电影的真正的《罗生门》,也并没有稍微令人安心,那个剥去死人的衣物和头发的老妇人因为生活的凄惨而最终被武士放过,但是原谅这种行为的武士,也原谅了自己的效仿,他抢过妇人收集来的衣物与头发,夺门而逃,破败的罗生门就是这个破败的社会的缩影。改变的武士,就是改变的日本文化的缩影。让人恐惧之处,就是发现在最困难之时,人们表现出来的不会是彼此的扶持与宽容,而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在日本沿着资本主义的道路飞驰发展的大正时期,资本主义的这尖锐但还尚显渺小的缺点,就被敏感的芥川捕捉到了。芥川的笔名为“我鬼”,仿佛就是一个看着社会上人们内心丑恶而嗤嗤发笑的恶鬼。而这个恶鬼,最终也因为无法负担这个社会带来的重压,选择了自杀。
太宰治:
——顽固而嬉闹的少年
太宰治给人的印象实在懦弱,而太宰治,也是无赖派里最令人绝望的作家。从受芥川龙之介自杀的影响而第一次自尽开始,太宰治的一生,自杀了五次。
日本的文学向来有私小说的传统,太宰治的小说便属于私小说的范畴,所有的主人公的挣扎,都是作者的挣扎,所有的主人公的结局,都是作者预期的自己。而正如《人间失格》中叶藏最后选择了投水,写完此书的太宰治,也随即自杀,并且终于在这第五次自杀时死去。
生在一个富贵却低贱粗鄙的家庭的他,对自己的存在总有一种多余感;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他,更是对自己的家庭深深厌恶;而他所崇拜的芥川龙之介又是以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这个世界教给他的,就是绝望与不断地自杀。所以在他的一生里,才会出现5次自我毁灭。
但他的小说并非只有自身的绝望,当我看《跑吧!美乐斯》的时候,我仍然感觉到了,他对情感的认可与信任。绝望的世界里是对自己的极度厌恶,但太宰治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的相信,一如我们依旧相信未来。
许多年轻人欣赏太宰治,因为这一份绝望似乎我们与生俱来地藏着,即使看不见,也不会消失,比《沉沦》更贴近我们的心灵的,是每个午夜的《人间失格》。我们对这个逐步改变我们的浮华的世界的恐惧,是否就是这种害怕自己最后失去作为人的资格的恐惧。
三岛由纪夫
——偏执而哀伤的武士
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中真正军国主义思想的,应该就是三岛。作为一个军人,三岛对战争以及皇军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他侥幸逃过的兵役是否故意,这一次光荣地能使家族荣耀地死去的机会就这么错过,成为了他无限的愧疚和遗憾之源。
而最终这一份遗憾,使他无法接受日本的战败,战后被监管,以及按照美国的方式成长,“日本人发财了,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三岛以这样痛苦的呼吁,发动兵变,然后切腹自尽。
但是,这么一个激进的军人,他的文学确实那么忧伤,柔美。
此处不谈《金阁寺》似乎过意不去,但是笔者认为,其美的柔软,更多地实体现在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春雪》中。
三岛是一名没落的贵族,贵族的高雅与贵族的悲凉,他有最深的体会。春雪的主人公便是有着这么矛盾的感情。是爱的,却有着一种不能爱的尊严。清显的优雅与聪子的决绝,正如大和魂中的菊与刀,为什么刀一定要果断地拒绝菊花的低头靠近?本人并不能全然明白,为何清显无法告诉父母他对聪子的爱,为何聪子最后能如此绝情,再不见清显一面。而昭披耶的话语,或许有时候就说出了清显的爱意,“我的眼睛,能把海和沙滩的闪烁,看得那么清楚,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个世界底层的,不断引起的微妙变质看透呢?”“倘若某个早晨,我的舌头能够触及到世界的滋味,发现它的微妙的变化……啊!倘若能这样,我肯定当场就是品味出这个世界已经变成‘没有月光公主的世界’了。”所以清显死去的时候,心如止水的参禅的聪子,是否感受到了这已经是一个“没有清显的世界”了呢?
川端康成:
——安详的贵族
追随而去的是已经获得两次诺贝尔文学奖差几步便可以见到三岛的尸体的川端康成。在三岛死后,他认为,应该被砍头的是自己。
川端康成的作品透着一股安静,无论是《雪国》,《伊豆的舞女》,还是《千只鹤》,所有的描写的悄然无声的,仿佛翻页的声音都会惊扰到他们的世界。而这样的寂静里,人们才不忍因一些许的悲伤便哭泣,所有的无奈,都化作面对雪景的一声叹息。
离初看川端的时光已经将近7年,在这7年里,雪国的那片宁静却无法忘却。那个在火车上百无聊赖的少年,总是有点郁郁寡欢。而当时更喜欢的应该是《千只鹤》,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菊治的父亲死后,菊治与父亲的情妇太田夫人走在了一起,太田夫人觉得不妥而自尽后,她的女儿文子以一种赎罪的姿态与菊治在一起,但终究又离去,与菊治相亲的清白女子,着千只鹤的裙摆,却也消失。而自始至终,近子,父亲的旧情妇,却始终另他烦闷地在他生活中反复出现。我总是相信,菊治最爱的是文子,最想要成婚的是那个与他相亲的女人,他对太田夫人的情感近似于亲情,对父亲的怀念,毕竟太田夫人是父亲最喜爱的情妇。但最爱他的是近子,尽管近子也不过是因为菊治的父亲而对他忠诚,即使爱人有了新欢,她也未曾离去。但无论菊治心中做何想,能与之陪伴的,只有近子。
当菊治在雪里烧去文子的信时,当近子怯懦出若有若无的嫉妒嘲讽与委屈时,当岛村在火车玻璃上发现一个倩影时,我们总能听到角色心中的无奈叹息。仿佛这个世界已经凝滞,在大雪里,日本没有办法再前行。 而在这种凝滞中,在这种绝望的固化中,四周白雪皑皑,悄然无声,川端便静静地,睡去。
大抵作家是不可以过得太舒适的,没有童年的凄苦,就要有青年的变故,没有青年的变故,就要有中年的坠堕,没有中年的坠堕,就要有老年的衰颓。而若是一生一帆风顺,那么他就要有最煎熬的内心。一个作家,不该是快乐的,他可以豁达,可以释然,却不可以快乐。
所以日本的作家才需要如此的坎坷,创造出日本人又一个自杀的群体。
但这并不全然是他们的选择,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灰霾,而资源匮乏的日本,四处弥漫的正是一股紧张的衰颓之气。在这种衰颓之气下,敏感的作家没有办法忽视人们心中的惶惶不可终日,在感受着一切的时候,他们也变得惊恐不安。
作家总是比别人有更多的心理垃圾。在这堆垃圾下,承受不住,只有逃离。
陈希我:所谓“圆满”,是以日本人观念而言的。中国人总不理解,日本人怎么如此轻生?在讲求现世快乐的中国人看来,死了,一切都完了,一切以生为先,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按中国人的理解,自杀是求生不得,才求死的,而日本人则是不求生。日本人将生的世界看成“秽土”,将死的世界看成“净土”,死是从“秽土”到“净土”,没有理由不欣然前往。我们看到了一大串的赴死的日本作家的名单:北村透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牧野信一、田中光英、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当然还有太宰治。我们还看到日本人自杀的惊人数据。但是个中有所不同,比如太宰治。太宰治自杀,好像是求死,但似乎也是求生的,甚至很求生。他每次自杀,其实都是因为求生的破灭。第一次是对他崇拜作家的模仿秀,模仿崇拜者而死,是求死,但更是求生。大凡追星者,都有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微米言:话说,日本人对死亡的爱好让人费解。据说,已经到了“向死而生”的哲学高度。不仅是作家,连美丽的少女看到开得正好的樱花都想死……反正我们信奉好死不如赖活,日本这种文化,留着慢慢品味吧。
以下不算广告,自家人开分店的事,不能算广告(主要是没给钱):
近期,“油和米七日谈”(youhemi777)旗下独立出一个公号,以便满足特定口味需要,敬请关注。
胡建人、油和米的主力写手黄三刀将以其骚包到家的风格、幽默到笑不出来的语言、冷静到异常的思考、装得很像的调调,带给大家秋风扫落叶般的快感。
总之,见到他本人,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姓黄了。
备注:码中图为皇帝打着手电筒,
边上三个字“联能亮”,希望带给您正能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周杰伦昆凌四周年纪念日,晒合照秀恩爱,网友:干了这碗狗粮!
周杰伦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偶像了,甚至到现在大家还是在听他写的歌,就算是十几年前的歌现在听也不觉得过时,之前杰伦在社交平台上发过这样一个文章,说为什么自己不听新歌,因为现在大家还在听他十几年前的歌,确实,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现在的很多00后,基本上都是听着他的歌跟他一起成长的,他算的上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管是音乐还是电影,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他的感情生活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最早的和蔡依林传绯闻,到后来确认跟侯佩岑的恋爱关系,基本上每一段都很轰动,到后来他跟昆凌的世纪婚礼更是震惊了很多人,其实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是不看好的,毕竟周董已经是个天王了,而昆凌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模特,也没有什么优秀的作品,很少有人知道,两个人在娱乐圈的地位差距确实有点大,另一方面两个人年龄差的也挺多的,很多人担心会没有共同话题。
不过,这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们两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感情,一直都非常恩爱,没有传说过什么不好的新闻,而且他们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非常的幸福,而且有时候昆凌带着两个宝宝出去玩或者旅游的时候,没有带杰伦,周董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底下评论说为什么不带他,感觉他们一家的家庭气氛非常的好。
最近正好是他们结婚四周年的日子,这一次的纪念日周董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更新了自己的社交凭台,发了好几张两个人的合作做纪念,两个人应该是出去玩了,打扮的非常的酷,周董一身皮衣,而昆凌穿着大衣,两个人都带着大大的墨镜,看起来氛围非常好,很多网友看过之后都表示:干了这碗狗粮,毕竟是天王亲自发的“狗粮”,含着泪也要吞下去。
记得之前过圣诞节的时候,昆凌还为周董准备了一个大礼物,联系了很多朋友一起帮他准备,最后是一辆周董喜欢了很久的车子,那次周董超级激动,还说是第一次从女生那里收到车,其实他们俩的感情一直都是双箭头的,没有哪一个是单方面的付出,也正是因为付出的总有回报,所以这些年来两个人感情才这么好的。
现在已经四年时间,希望以后能一直看到他们的“秀恩爱”照片,周杰伦昆凌四周年纪念日,晒合照秀恩爱,网友:干了这碗狗粮!对于他们俩的感情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哦
▌本文来源:新华网、军报记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位伟人。
他的身上有光芒璀璨的标签——“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有人说他一个人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他曾说:“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
他,就是钱学森。
今天是他诞辰106周年纪念日。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伟人!
△资料视频:中国的骄傲 钱学森,来自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学神”钱学森
面对钱学森那漂亮的成绩单,“学霸”似乎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学神”才更贴切。
除了天赋异禀,钱学森的“学神”气质也和他所接受的启蒙教育有关。
1923年至1929年,是钱学森一辈子忘不了的六年。当时他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那是一段令钱学森最难忘的青春岁月:每天中午吃了饭,大家在教室里讨论各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不怕考试,不死记书本,玩得也很痛快,天黑才回家。学校形成的考试风气与今天迥然不同:临考前从不紧张备考,绝不因明天要考试而加班加点背诵课本。“大家重在理解不在记忆。不论什么时候考,怎么考,都能得七八十分。”
钱学森入中学时,校长是著名进步教育家林励儒(注:曾任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当时,林砺儒着力进行学制改革,制定了一套以启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案。在他的领导下,附中的教与学弥漫着民主、开拓、创造的良好风气,成为得天独厚的一片沃圃佳苑。
“公式公理,定义定理,是根据科学、根据逻辑推断出来的,在课堂如此,到外面如此;中国如此,全世界如此,即使到火星上也如此!”教几何的傅钟荪老师用古汉语自编讲义,使钱学森“第一次得知什么是严谨的科学”。
而后,钱学森顺利地完成了上海交大、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业并追随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钱学森形容这段求学让他“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
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好点子)。有人问:“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来,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
当时整个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弥漫着创新的学风。据钱学森回忆,“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即1937年秋,钱学森就加入“火箭俱乐部”,是5位创始人之一,他担当起了理论设计师的角色。而火箭在当时还属于幻想中的东西,大家把小组称为自杀俱乐部,因为火箭和火箭燃料的研究,实在充满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这个俱乐部就是如今NASA旗下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前身。这个实验室主导了NASA包括月球和火星探索在内的诸多项目。
老师钱学森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讲台上
钱学森说:“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他所说的“这一点”就是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今天的大学,能做到这样吗?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样能够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意味着从无到有、开风气之先,意味着风险和挑战。创新要有胆气,不惧权威;创新也需要容错试错。钱学森深谙这个道理。
曾与钱学森先生共事过的航天专家沈辛荪回忆说,他向钱学森请教问题时,他从不说“你做得不对”,而总是说:“你换一个思路,再考虑行不行啊?”总是用商量的语气,但实际确是在启发。“钱老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年轻人独立思考。”
钱学森不仅鼓励创新,在教育理念上也很新潮。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除了醉心学术,钱学森最大的爱好就是古典音乐。
从中受益的他也不忘启发后人。在2005年7月29日和2009年8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两次登门看望时,钱学森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的观点。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钱学森晚年看电视看到汽车广告,一看,都是外国汽车,他就说“泄气、泄气。”儿子钱永刚说中国汽车也是“外国心”。钱学森问道:“这些人怎么了?人都干什么去了?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有条件出成果,为什么还弄不成? ”
军人钱学森
1970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钱学森为国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聂荣臻元帅兼任。尽管没有军衔,他却成为指挥国防科技战线千军万马的将星北斗,攥紧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铮铮铁拳!
作为一名军人,他兑现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新华社发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项“第一”——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
△钱学森(图右四)随冯·卡门率领的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一行36人飞赴战火纷飞的纳粹德国进行考察。
1945年4月,钱学森作为冯·卡门的主要助手,第一次来到当时世界上火箭技术最为先进的纳粹德国,作了详尽的记录,为撰写考察报告提供了重要依据。此报告总共13卷,冯·卡门执笔第一、二卷,钱学森完成第三、四、六、七、八卷中7个部分的编写。10年后他毅然回到大洋彼岸的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砺剑铸盾战场上的大英雄。钱老说:“中国人民说我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头衔……”
致敬·大师
像钱学森一样,还有很多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是新中国不同科技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是国际知名的大师级科学家。如今,他们一个个地离我们远去。
1998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因病逝世。离家数十载,家人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因为保密,王淦昌改名为王京。一年除夕夜,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
2009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
2010年,物理学家钱伟长逝世……
2011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光学家王大珩、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黄纬禄逝世……
2012年,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屠守锷逝世……
2013年,水利水电学家张光斗逝世……
2014年,气象学家叶笃正、金属学及材料学家师昌绪逝世……
2016年,材料学家严东生逝世,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逝世,还有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梁思礼逝世……
2017年2月12日,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的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
“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林桦(他已经去世了),当年我们都在美国留学,我回国了,他留在了美国。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我曾是航天部的总工程师。他搞的是美国的洲际导弹,我搞的是中国洲际导弹。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我住在很普通的单元房子里。”
“有人曾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这段话中的“我”是梁思礼院士,中国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梁思礼
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带着新中国艰辛成长的民族记忆,也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百年苦难辉煌的亲历者、见证人。
老一辈大师已逝,而我们这一代迎接挑战的压力更大。
今天,“大师”“大家”“大腕”称谓不时在耳边响起,但是能真正称之为“大师”的,想来并不多,能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大师级人物更是凤毛麟角。
何谓“大师”?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景仰的学者或艺术家。大,显其宏博,世人难及;师,显其杰出,为世人师。
今日之中国,由大向强,尤需大师!
监制/杨继红 主编/王兴栋
编辑/郭爽
向大师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